安倍訪華 學者:特朗普貿易保護令中日「共同語言」大增

國情動向

發布時間: 2018/10/24 13:46

最後更新: 2018/10/24 13:48

分享:

分享:

日本首相安倍晉明天將訪問中國,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郭憲綱認為,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保護政策,同時觸及中日利益,成為兩國關係改善的一大動力。

至於外界將中日關係量化、產生「誰需要誰比較多」的猜想,並不科學,如果非量化不可,兩國目前的相互需要是「同等」的。

稱經過時間檢驗 中國市場仍不得不讓日本正視

據中央社,郭憲綱認為,美國推動單邊主義及貿易保護主義,不僅對中國不利,對日本也不利,畢竟中日同為貿易大國,都需要自由的貿易環境及世界經濟秩序。如果這一秩序被破壞,對日本更是「災難性的後果」。

他表示,在這種情況下,中日之間的「共同語言」就大大增加了。在維護世界自由貿易的經濟架構上,中日身為全球第2、第3大經濟體,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是一致的,不但具有很高的共識,而且需要相互支持。光是這一點,就很難將中日關係量化。

郭憲綱說,除了對美貿易,中日經貿往來對日本的發展非常重要。先前釣魚島事件過後,日本一度計劃從中國撤資,並減少從中國輸入。但經過時間檢驗,中國市場仍然不得不讓日本正視,這些計劃早已煙消雲散。

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郭憲綱。(資料圖片)

他並認為,中日兩國先前雖在釣魚台問題上有爭執,但兩國在管控危機上「做得還可以」,以至於沒有發生過衝突。而中國在這方面的管控,日本「還是看在眼裡的」,成為中日關係改善的另一因素。

指右派領導人務實靈活 一如尼克遜

郭憲綱表示,有人認為中國是因處境陷入孤立才與日本改善關係,他並不贊同。理由是,除了美國之外,中國與其它國家之間的關係都朝好的方面發展,先前聚焦的南海問題大有緩解,中日關係的改善,仍與上述的共同利益有關。

此外,中國國內至今仍存在「安倍立場一貫右翼反華,不值得信任」的聲音,但郭憲綱認為,右派領導人往往更重視國家的利益,而為了國家利益,往往更能大幅調整其外交政策,這是右派的典型特徵。

他說,1972年,美國立場偏右的總統尼克遜能在中美敵對狀態仍未結束下訪問中國,展開中美關係的破冰之旅,便可證明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